给非科班设计师的5点建议

来源:飞翔的松江人 发布时间:2018-10-10 17:10:24 阅读量:844

闲来无聊,翻了下站酷上的帖子,看到了《聊聊非科班怎么入行》这个系列。除了佩服Parco兄的努力与坚持以外,突然发现从来没有写过一篇面对非科班毕业生从事设计行业学习成长的内容,总结了下,我归纳出5点建议,希望能对大家有用。

1、  放下兴趣心,拿起职业心

这是很多非科班设计师会面临的问题。作为非科班设计师从事设计行业,很多人都是从兴趣开始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会成为你职场成长上最大的障碍。因为热爱这个行业,所以会对自己有极高的期待——这本身无可厚非,但是作为非科班设计师,在工作中遇到质疑和挫败必定比科班设计师更多。一旦质疑和挫败累计到一定程度,你的信念就会被动摇,会萌生出“看来我不适合做设计”这样的想法,一旦让这样的想法根深蒂固了,那你的设计之路基本上也算走到尽头了——即使不转行,只要不破除心魔,那么就很难有大的起色了。

 

实际上,无论科班还是非科班设计师,刚开始从事设计行业都会遇到各种挫折——只是非科班的设计师可能遇到的挫折会多于科班设计师。所以平常心就非常重要了。放下兴趣心,拿起职业心。认清楚这是一份需要努力的工作而不是自己的兴趣爱好。在这种心态的主导下,你会摆正自己的位置,会踏踏实实的审视自己,督促自己尽量适应自己所在的职场位置,只有平常心了,你才会放下那些挫折给你带来的负面,只有平常心了,在挫折面前,你才会鉴定你的信念。这对于非科班设计师而言,是非常重要的。

 

2、  不要执着于技术的学习

很多年轻的设计师会非常执着于技法和技术的学习。迷恋拆解临摹各种设计作品,学习实现的手段。虽然说这种学习是必要的,但也是容易让人走入误区的。迷恋技术而忽略基础的学习,往往会使得设计徒有其表——虽然设计质量是能快速成长的,但这样的设计往往会使得设计师背离设计的初衷,忘记设计最终所要呈现的除了视觉表现之外其他的更为重要的意义,从长远来看,并不利于设计师后期的成长。

 

技术层面是可以慢慢提升的,而且也是最容易提升的。并且,既然你从事了这个行业,必定是已经有一定的技术——至少独立支撑一些设计项目必须是没有问题的,否则也不可能称呼自己为“设计师”。所以技术问题并非首要需要解决的问题——虽然这种修行与学习必要的,但绝不应该是设计初学者学习的重心。

 

3、  多看好设计,多思考分析

不能否认,科班出身的设计师最大的优势在于眼界开阔,见识过各种好的设计。所以一开始有很多非科班设计师来问我如何学习的时候,我都建议他们多看看好的设计。但是光看肯定是不够的。

 

想一下平时我们自己在站酷上看设计是怎样一个状态:看到一个好设计,被设计的视觉效果所震撼到,然后顺手点个赞,或者说两句膜拜大师的话,还有一些人会直接问人要源文件(这个行为从求学角度来说态度可取,但源文件是设计师吃饭的根本,不是有句话说的么“一手交钱,一手PSD”。所以如果尊重那些设计作品,就从自觉不要PSD开始),最多顺手复制个链接放到群里和大家一起评头论足。再然后…没有了。没过多久之后,关于这个设计,你也许已经忘得差不多了,只记得这是个很不错的设计。

 

这样的学习可能经过无数的累积,会逐步提高审美,但是这种成长是缓慢而无序的,有可能成长,也有可能一点用也没有。所以我的建议,看到好的设计,捉摸透,看进去,分析为什么要这样设计,这样设计的优点是什么,缺点是什么,如果自己做,会怎么去改进这些缺陷,如果可以的话,尝试自己动手模仿着做一个类似的设计——注意,是模仿,而不是临摹,尝试着在模仿中植入自己所领悟到的原作精髓,尝试着用自己的方法完善原作的缺陷,用实践的方式去验证,自己所看到,所接触到的东西究竟对不对。在这个思考到模仿的过程中,你会学习到别人的长处,更能吸取到别人的教训,只有这样的学习,你才会形成独立思考并有效学习的良性循环。

 

4、  切莫好高骛远,还请脚踏实地

我并不推荐大家去像原研哉这样的设计大师所写的设计书——并非这些设计大师写的东西不好,而是这些东西写的太深入。日本著名数学家望月新一所提出的数学理论艰涩深奥,无人能解,所以牛顿大学数学系教授金明迥给出了这样的评价:“当你沉浸在自己的理论宇宙中太久,你会察觉不到他人对于你的理论的困惑,因为你先入为主地假设了所有人都明白很多基础知识。”而这些大师的理论亦是如此,他们所思所悟,浓缩在一本书上,显然无法从最基础的理论讲起,如果你没有一定的阅历和设计理论基础,阅读起来无异于天书。情况糟的,甚至可能因为曲解含义而“走火入魔”……

 

因此,与其折腾这些有的没的,不如从最基础的东西开始学起。比如三大构成、广告原理、视觉传达这些基础的设计理论。这些东西是科班生大学里学系统学习的。作为非科班生,可能觉得怎么学也不如科班生系统。但实际上大学里所谓的“系统学习”,往往只是让大家有一个大致的概念,没有与实践相结合,对于这些理论的理解往往是表面化、生硬而僵化的。所以,非科班生想要在这方面赶超科班生,那就必须将自己在实践中感悟到的东西与这些理论相互印证。

 

5、  多学杂学,触类旁通

科班出身的优势在于系统理论的学习,但是设计这个东西,是没办法完全靠理论去支撑实践的。而且作为中国设计师,最让人尴尬的一点在于作为一个文明古国的设计师,我们往往是“没文化”的——并非看不起自己国家的设计师,而是因为中国教育体系决定了,我们所接受的教育往往是填鸭式的灌输,这种教育使得我们往往会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没有了独立思考的能力,也就没有办法将文化知识活学活用,而作为设计师,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学习过程,那就是多学杂学,触类旁通。

 

我在很多帖子里都会说这样一句话,设计师一门科学。实际上,即使是艺术相关的的学科,研究到最后也都是科学,并且是触类旁通,相互印证的。

 

也许你会说“设计需要感觉”。但是感性的东西并不能保证你设计的稳定质量。归根到底,设计是一门视觉科学;也许你觉得设计更偏向于“艺术”,那我可以告诉你,无论是艺术还是科学,都来源于哲学,而哲学的体系的确是扎根于理论的基础上的,正是由于这种“万法同源”,才使得触类旁通显得如此重要。所以,作为设计师,希望能够快速成长,那多学杂学自然是必要的,因为在别的学科的启迪下,你对于设计本身的理解,是会有效率加成的。

 

研究书画的章法,能让你会对于设计的排版布局有更深刻的认识;了解历史地理,能让你对于各国设计风格背后的文化有自己的理解;研究摄影技术,能帮你更好的理解光线运用、配色布局(我对于配色与色彩运用的理解就是在摄影的启发下形成的)……当你杂学积累到足够多的时候,那么自然而然的,很多设计理论不会教你的东西,你也会慢慢获得领悟,到这个时候,你才算真正形成了自己的设计体系。所以,花费一部分精力在研究这些杂学上,绝对是对你有益无害的。


标签: 设计
分享:
评论: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